郑放从京中回来又唉声叹气,纪氏不免多问了几句:“你这是怎么了?好容易进京,倒是成了这幅样子。”
“太子越发宠幸那姓石的了,皇上封了石崇为羽林军统帅,今日他与我比试一场,竟然赢了我。”
纪氏大惊:“侯爷怎么会和他比试?”
郑放扶额:“是我小瞧了那年轻人,有意露一手,没想到还被人教训了。”
丈夫的性子,纪氏是再清楚不过了,仗着几分武艺,简直是睥睨天下。恐怕他下场和石崇争,也是有人挑唆的,于是又问起缘由来。
郑放果然说起是有人激他,他才上前,如今输了,好生没脸。
夫妻二人正想法子,又有人说郑放宠姬病了,纪氏不耐烦道:“也不看是什么时候了,还想着争宠,让她下去。”
平日这些姬妾争宠,纪氏并不放在心上,她都这把年纪了,有需求之时就喊郑放过来,郑放待她也算小意,平日身子不适时,只想自己歇息,那些姬妾们争来争去不过就是首饰衣裳,无伤大雅。
现在这个时候,再来纠缠,那就是不懂事了。
郑放听到也跟没听到似的,只在纪氏这里道:“我丢了脸不打紧,就怕石崇看中了我的地盘,他是西洲军出身,上次我在西洲落败。他兵马虽然少,可个个强悍精壮。”
别看郑放在外平日个头高大,虎目微瞪就吓死个人,其实对于纪氏而言,他却是个外强中干的,心中也有许多害怕恐惧。
纪氏就道:“你也不必怕,还有朔儿和恒儿呢,横竖你年纪大了,让他们年轻人上场。”
“他们若是像女婿那样,我自然是不会担心,女婿如今又取了豫州,只可惜他为何不把魏王的封地占了算了,若他全部收拢了,我也自当投靠女婿算了。”郑放又自暴自弃起来。
纪氏只管笑道:“你这话说的有趣,人家那地盘恁大,凭什么给你?你当姓谢的是吃素的,上次人家谢将军夺取青州多容易啊,要不是吕威、何国舅联合起来击打他,恐怕他还一路打上来,女婿怎好翻脸?”
郑放原本有吞并寰宇之心,可惜被现实重挫,又听纪氏说起收成不好的事情,更加觉得烦躁不堪,纪氏则道:“你既然怕石崇打过来,冀州之地咱们就要好好经营,我如今也看出来了,太子也是颇有手段之人。”
瞧,卫铎之女嫁进来之后,听说也爱上了这位太子,且卫铎之女还有了身孕,恐怕太子妃的位置就是那卫家女儿的了。
也正因卫家女儿有孕,太子去东华寺上香,听说差点被贼人刺伤,因被石崇所救,故而让他去了羽林军,然而纪氏总觉得这一切都是做戏。
太子是个多面手,吕家不成,何国舅去了,郑放自以为去收拢他们旧部,却耗损自己的兵马也没得到应得的,太子却暗自收拢了人马。
而冀州之地离京里太近,恐怕丈夫被人看破手脚了,若冀州被打下来,那太子的属地就多了,将来征讨各处也有所本了。
郑放见纪氏也赞同她的想法,愈发觉得吕威死后,太子露出峥嵘,对自己也不如以前。
“难怪徽音之前说我身处其中,不参与这些事情反而好。”
纪氏见他这般丧气,也不好多说什么了。
但夫妻俩都没提冀州欠收这些事情,以她们这个年纪的人看来,这种事情都只是一时的,并不是长久之计。
却不曾想石崇正和太子李珩商议:“冀州有一土匪叫灌庆,近来冀州流民流离失所,他们见那些身强力壮的都去了山上。依臣想,郑放那厮贼无礼,几次三番不受您的征调,既不去要回青州,也不去帮张颂打跑李澄,如今倒是让淮阴王坐大。魏王这一去,豫章王的地盘恐怕到时候都到了淮阴王手中,咱们提前若是不除去此人,日后,他可就占据了半壁江山了。所以,郑放这里绝不要掉以轻心,让这些土匪去闹,消耗冀州兵力,我等再奉命剿贼,把冀州拿下。”
李珩抚掌:“君果然如孔明一般,我有君相助,如有神助。”
当下二人又密密商议。
却不知徽音把冀州的事情告诉李澄,她主要想的是黎民失所,到时候会不会都由嘉浒关偷偷跑来徐州,将来人多了,容易纠结一起造成混乱。
就是徐州本地的这些世家大族,时常都有械斗,还是李澄下了大力,不许械斗,常常派兵巡逻,又杀鸡儆猴,如此,徐州才安静许多,但那些流民过来,太多了就容易生事。
李澄收到信之后,也佩服徽音见微知著的能力,连他也没想到李珩会这个时候要冀州,因他此番新收拢豫州和吴郡,得多治理驻军,还得招兵,旁的事情便没有留心。
于他而言,魏王去世之后,即便有谢九仪辅佐,可谢九仪只不过是臣属,霍家、郭家甚至许家都不会看谢九仪坐大,偏听闻谢九仪还把之前纳的曹家女退回本家。依照李澄猜测,谢九仪恐怕也是为了殷丽仪,但此番实在是打脸曹家。
那曹家虽然是商户,可也不是寻常商人,将来指不定还会报复。
要李澄说还不如不纳,这般纳了又把人退回去,简直打人家的脸。
若是论之前,李澄肯定会去信提醒谢九仪,但现在他肯定也是不会了的,就像他对冀州的事情现在不敢兴趣,只看重建业鄱阳的地盘,因为有些地盘是唾手可得的,他还巴不得把水搅浑一些呢。
第60章
◎一更◎
端午时节,水汽蒸腾,才出去不久,脸上就一阵细汗。徽音素来体丰,很是怯热,如今还未到酷暑,就着人摆了两盆冰,又让人打扇,才自觉凉快。
李澄进来见她汗涔涔的,也拿出自己的帕子帮她擦汗,倒把丫头挤到一边,下人们也识趣的下去,他不免道:“你就是平日多思多虑,所以容易头疼睡不着,气血两亏,才总这样阴虚火旺。”
“那怪谁,还不是要怪你,你要在我身边,我哪里会操心许多。”徽音埋怨,她总觉得女人就是不能太懂事,什么苦都往肚子里咽。
李澄一想也是,又帮她按太阳穴:“说起来也是我的错,是我不好,总让你一个人在家。”
徽音见好就收:“你也是为了我和孩子们呢,不说了,咱们摆饭。”
很快丫鬟们鱼贯而入,桌上不时就摆的满满当当的了,醋蒸的黄鳝、红烧的黄鱼、烤鸭的馔盘、油汪汪的咸鸭蛋,清水煮过凉拌的苋菜,又让人造了几色汤水,各色粽子、糯米做的糕点。
徽音却点了点自己手边的小菜盘:“这是我做的开胃小菜,一点儿也不腻味。”
李澄在外经常吃酒席,回来吃家里做的饭,才笑道:“还是家里的菜合我的口味,外头那些菜头一天吃还好,之后总食不下咽。”
“那还不是,在外头大家请你都是按照最贵的请,吃来吃去就是那几种,便是龙肝凤髓也会吃腻。家中的菜虽然不如外头的好,但做的都是合你口味,自然就不同了。”徽音又把用粉彩高脚杯子装的冰饮子递到他跟前。
李澄最爱和徽音吃饭也是这点,就是他们都是年轻人,不会一直被人劝吃这个不好喝那个不好,话说他都喝那个了,难道还准备长命百岁?他们俩口子吃饭都特别爱喝冰珠蜜水,尤其是快夏天吃饭时,饮上一杯才能胃口大开。
二人还碰了一杯,才大快朵颐。
用完饭,照旧李澄让儿子们过来,见璟儿已经开始学写大字了,很欣慰,又说早慧太伤脑,让儿子寻常心就好,但见小儿子玉雪可爱,心中更觉得自己在外忙活这么久一切都是值得的。
他又看向妻子,见徽音打了个哈欠,似乎眼泪都出来了,心中更得意,只要我在身畔,她必定是瞌睡连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