跟在后头捡麦穗,全都拾到车里,围观的庄稼汉是不回家吃饭了,全都好奇齐家郎君种的麦田能出多少粮食。 “走走走一道去看。” “可是收了,先前我看就他家地里麦穗沉,也不知道是不是花了眼。” “我刚可听说了,这麦穗还分公母呢,就跟猪崽子配种一样。” “啥?!你别胡咧咧了。” “我胡咧咧啥,那是岑郎君亲口说的,大家伙都听着呢,他家地里母麦子多吧,你想想那公麦子能生娃娃?” 这人说的有鼻子有眼的,唬的其他人是一愣一愣的,觉得有道理。 岑越走在前头其实听见了,是憋了又憋,最后还是没忍住,回过头,说:“我家麦子没公母之分,就是种子是两种,混在一起了。” 只能这般解释了。 俩庄稼汉脸上尴尬,点头笑呵呵。岑越和阿扉便继续走。 “我就说嘛咋麦子还分公母,你这是听岔了,人家岑郎君都忍不住了。” “我也没说错,你刚听见了,齐家的麦种一个是从北方那儿传来的,混着咱们这儿的种子,你说说是不是俩人生娃娃一样了。” “……有点道理,还真是,这麦子还能生娃娃?” 岑越:……算了,就这样吧。 齐家大门口曹罗早备好了称,一大竹筐,只称麦穗头,麦秸秆当场切了,捆到一起放一旁。门口乌压压的围了许多人,有赶来的,有刚跟着一路走过来的。 称吧。 两亩田不多好处理,麦穗头那是占一些重,加上还没晾晒,不过围观瞧热闹的都是老庄稼手了,占多少称,心里都明白,左右一会减个一成多些。 过称时,曹罗喊着数,把称杆让大伙看看,没错吧。 “对着对着,没错。” “称还压的实在了些。” 姜二苗是拿了毛笔在那记着,一筐又一筐,两亩地所有的麦穗都收拾完了,这统共是—— “七百斤。”齐少扉先道。 他声不大不小,不过围观的都等着呢,一听数字吓了一跳,就跟那热油锅里溅了一滴冷水一般,都炸开了。 “啥!” “多少?” “我是不是站久了晒得脑子晕,刚听岔了。” “是不是七百斤,咋可能,两亩的田,就是湿麦子压秤,连着麦穗头,那也不能七百斤啊,一亩田撑死就二百四五,可不能多了。”今年他家田收起来,没晒之前过了一遍,也就二百二,他齐家麦穗沉,那就多个二三十斤,咋就能飙到三百五了。 “是啊是啊,这再多就不像话了,是不是多报了一筐?” 曹罗听到了这声看了过去,“大爷你仔细瞅瞅,称过的筐就在这儿,一筐不多不少,不信的话我再过一遍……” “你过,不不,我来。”原是说了一串话的大爷先是站了出来,手都是抖得。庄稼汉对粮食产量数的好奇和求知,已经让他忘了这是齐家地盘,说人家作假,会不会得罪齐家人。 也不是说作假,只是在场的,祖祖辈辈种地,真没见过这个数。 曹罗便让开了,那大爷不让齐家人过,喊了同村的人来,都青天白日下,他们也不是要拿齐家的粮食,就是给过个称。 岑越已经不在意那儿围着的情况了,眼底都是笑意,他信曹罗,再过一遍还是这个数。 真的有七百斤,一亩田三百五,晒过去壳差不多有个三百。虽是比不得现代的产量,但在此时,要是亩产能提高到四百,那便是造福百姓的。 三百也不错了。 岑越很知足,过去没白忙活。 姜二苗早都愣住了,兴奋的喊:“小越哥你真的成功了,可真是厉害,真有三百多斤,那以后不愁饿肚子了。” 更别提泽泻杜仲几个小娃娃,脸上怔愣半晌都回不过神,都是穷苦人家出身,天寒地冻的,谁没饿过肚子,咋、咋就这么多粮食,要是爹娘还在没死,有这样的种子多好…… “越越,你好厉害,若是推广开来,造福百姓善举。”齐少扉认真道。 岑越面带着笑,不掩饰的好心情,说:“还不稳定,我得再种两年,各样都试试,标本留着。” 他不知道空间泉水起多少作用,会不会随着种子一代代种下去,效果递减,只能用时间来践行了。 门外空地上,随着过一筐,人群中就有人大声报数,有的庄稼汉蹲着在地上记着记号,等所有的过完,村中那位大爷问:“多少?” “叔公,真的是七百一,曹管事还给压了称,我算了是七百一十斤。” 所有人发出惊声,先前不敢信,这会也信了,都摆在眼前的。 那位叔公望着地上筐里的粮食,久久回不过神来。 真有这般多——祖祖辈辈就没见过这样多的粮食。 齐家郎君到底是咋种出来的?! 所有人都看着门口台阶上的岑郎君。 作者有话要说: 齐少扉日记58:今日赞美越越,越越是天底下最好的越越,最棒最厉害的越越了【齐妲己星星眼 第113章 去盛京参加恩科了 齐家郎君种的田,一亩收了三百五十斤传遍了整个桃花乡。起初所有人都是一个反应—— 啥?! 咋可能。 吹牛的吧。 就有人说:那天收成过称,我亲自看的,都不信,后来过了三遍,齐村的大叔公盯着,这能有假?真真的,听说是姜老板从北方拿的种子,岑郎君混着咱们这儿种子种出来的。 混着种出来的?那咱们也能—— 我起先也是你这么想,不过听岑郎君话音还不是这样,就跟那生娃娃一样,要弄什么粉啊,说什么取长补短,唉我也听不明白,岑郎君说在等他种种,到时候种子成了乡里人买…… 有人现下就想买,但也有人将信将疑,不敢试,就怕错了一年的收成坏在地里了,一大家子吃啥喝啥? 齐家门前最近围了许多人,络绎不绝断断续续,就是最远的程村、周村也跑来打听打听,还有人打听到了周狗子家,想问绿团的,绿团解释的耐心,婶子大娘问什么就说什么。 郎君说了,这事不用藏着掖着,说清楚明白了,就怕村里庄稼户瞧见今年收了三百五十斤,有人心动到时候乱来,混着种不出来,那岂不是耽搁了。 因此绿团就说的仔细,可再仔细,有人听了还是一团迷糊。 “婶子诶,你别急,我家郎君说了,以后种子稳定了,都能种出产量高的粮食,到时候咱们乡里想种买就是了,再等等。” “地里刨食填肚子,那能着急?不急一时半会的,稳稳妥妥的。” 这倒也是——到没人觉得齐家郎君藏私什么的,种子是人家琢磨的,人家不想说那便不说,这会大张